连亏2年的永安行如此跨界:从氢能自行车到农机自动驾驶

时间:2024年11月22日 14:43:31 中财网
  能否扭亏?

  并购潮再添新选手。

  11月21日,永安行(603776.SH)宣布计划以发行股份和现金等方式,收购上海联适导航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适技术”)65%的股权。

  作为科创板IPO撤单项目,联适技术主营农机自动驾驶系统,与以发展氢能相关的自行车等业务的永安行,存在较大的业务差异。

  信风(ID:TradeWind01)向永安行求证此次交易是否系跨界并购,但其仅表示“交易尚未最终确定,以公告为准。”

  自2022年开始,永安行便持续出现亏损,迄今尚未有扭亏的迹象。

  与之相比,联适技术的业绩表现较好,2023年上半年净利润已经达到0.4亿元。

  若联适技术的业绩按照此前的增速发展,则永安行有望借此次并购进一步改善业绩。

  但这也衍生出新的挑战:自身仍处于亏损的永安行如何协同发展氢能自行车和农机自动驾驶业务。

  机构股东已抽身IPO转“卖身”正在变得常态化。

  联适技术从上交所撤回科创板IPO后仅5个月,便筹划卖身上市公司。

  根据当前安排,永安行计划收购马飞及其控制的上海适谊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徐纪洋手中持有的联适技术65%的股权。

  之所以未能全额收购,一位接近永安行人士向信风(ID:TradeWind01)透露:“其他股东的交易意向还未最终确定。”

  这意味着,福建星拱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天津远至企业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自然人李晓宇和李英等联适技术中小股东的交易意向暂未确定。

  若其余股东也同意该交易,则永安行最终收购联适技术的比例有可能进一步提高。

  目前联适技术IPO时的外部机构股东已全部离场。

  这当中不乏国投创业基金、复星重庆基金、深创投等知名机构,他们在今年6月左右均已退出。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联适技术的实控人马飞、徐纪洋2023年11月曾经与国投创业基金、复星重庆基金等外部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约定若联适技术2025年12月末前未能上市,则投资机构有权要求二人回购股份。

  彼时国投创业基金、复星重庆基金等共6家机构股东的入股成本价合计达到1.88亿元。

  此番伴随着机构股东的退出,马飞、徐纪洋或背负了一定的资金压力,这可能是此次二人急需出售联适技术控制权的原因。

  按照IPO前最后一轮估值(2021年)计算,联适技术的整体估值在14亿元左右,是当前永安行总市值的1/3左右。

  虽然定价未定,但永安行预计此次收购完成后,马飞持有上市公司的股份或超过5%。

  联适技术和永安行的协同性有限。

  联适技术主要向农机企业及经销商等提供农机自动驾驶系统,这可以解决传统农业机械依靠人工操作后所出现的高劳动强度、精度等痛点。

  但永安行主要向用户提供共享出行服务,按分时租赁的形式获取收入。

  公共交通到农机领域,永安行该如何协同这两项业务,亦是挑战。

  但收购联适技术确实有望改善永安行的业绩表现。

  2020年至2022年,联适技术的收入分别为1.72亿元、2.20亿元、3.15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28亿元、0.23亿元和0.53亿元。

  受到地缘政治的影响,欧美品牌逐渐退出俄罗斯市场,抓住这一机会的联适技术外销收入增长显著。

  联适技术来自俄罗斯市场的收入从2021年的0.05亿元攀升至2022年的0.25亿元,期间增长了超4倍。

  增势或仍在持续。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工程机械出口俄罗斯金额达到60.58亿美元,同比增长了超6成。

  信风(ID:TradeWind01)注意到,今年9月联适技术在求职网站上招聘俄语外贸人员。

  俄罗斯市场或许正在给联适技术带来更多业绩增量空间。

  尽管此次交易系跨界,但伴随着监管层对于跨界并购有了更多宽容度后,今年以来已有思林杰(688115.SH)等公司操刀跨行业并购,这或许都给永安行的并购成功增添了不少胜算。

  氢能业务前景不明与联适技术高速增长的业绩相比,永安行仍深陷业绩连年下滑的窘境。

  2024年前三季度,永安行的收入为3.74亿元,同比下滑了8.74%,同期归母净亏损为0.27亿元,亏损幅度同比扩大了370.69%。

  这既和公共自行车项目增量不足有关,还因为永安行的主要客户为国家机关及事业单位,拖延付款导致其出现大额亏损。

  截至2023年9月末,永安行的应收账款为5.13亿元,占当期收入的比例为137.17%。

  与此同时,永安行还在发展与氢能相关的自行车等业务,2024年上半年创收0.49亿元。

  氢能业务的前景并不明朗。

  近期刚上市的国鸿氢能(9663.HK)2020年至2023年累计亏损额已经达到15.95亿元;
  曾经要把氢能当作发展第二曲线的隆基绿能(601012.SH),如今都变得摇摆不定。

  去年9月,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曾公开表示,氢能是我国未来能源转型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集团把氢能作为公司光伏之后的第二增长曲线来看待。

  但今年11月李振国接受媒体采访时已经不再提及氢能作为第二曲线的说法,只是指出“氢能长期发展的主逻辑并未改变,绿氢会在未来能源体系里面扮演不可或缺的角色。”

  如此境况下,永安行何时扭亏实现业绩增长仍然是未知数。

  并购成为永安行实现业绩增长的利器。

  今年4月,永安行称为了补足氢能发展产业链,斥资1.67亿元收购浙江凯博压力容器有限公司(下称“凯博压力”)88%的股权。

  凯博压力主营呼吸器用复合气瓶和车用高压储氢气瓶,2023年前三季度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0.46亿元、0.1亿元。

  永安行完成对凯博压力的并购仅半年左右,便又操刀跨界并购。

  如此频繁的并购短期内或许可以给永安行“解困”,但如何转为内生增长仍然是难题。

  譬如氢能自行车和农机自动驾驶显然是不同的应用场景,二者之间很难发挥协同效应。

  长期如何推动农机自动驾驶业务呈现稳定增长的同时,尽快让氢能自行车等相关业务扭亏或许也是难题。

  事实上,永安行不是近期唯一一家意图通过并购摆脱发展窘境的企业。

  今年9月,思林杰开始筹划并购深交所IPO撤单项目青岛科凯电子研究所股份有限公司,后者2023年净利润达到1.67亿元。

  但同期思林杰的净利润仅为0.09亿元,同比下滑了超8成。

  “如果公司本身的业务确实增长有限,并购有前景的企业进行转型确实是不错的选择。但如果自身就处于亏损的情况下,跨界并购基本面优良的企业未来如何进行协同发展,可能还要打上问号。”一位北京的投行人士指出。
...  .....
各版头条